榆錢兒
□王素榮
清明節后的一個周末,天氣特別的好,我和愛人一起到野外賞花踏春。
我們一邊拍照,一邊欣賞春天的美景,抬頭間,看到不遠處的一棵榆樹上掛滿了一串串榆錢兒。我們欣喜地跑了過去。剛經過雨水沐浴的榆錢兒特別鮮嫩,我把枝頭彎下,用手輕輕一擼,一串榆錢兒就握在手心。有多少年沒吃過榆錢兒了,可那香香甜甜爽爽滑滑的記憶一直留存在我的心底。
春天里,榆錢兒是大自然賜予人們的一道美味。不管是在過去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,還是在物質富有的今天,透過舌尖的感知,榆錢兒使生活有了鮮亮與活潑的色彩。記得小時候的清明前后,正是萬物吐綠生機勃勃之時,房前院后榆錢兒已是一串串熙熙攘攘掛在枝頭,爺爺總是拿鐮刀砍幾枝下來,我負責把榆錢兒從枝條上擼下來放到篩子里,奶奶就坐在院子里拿個大簸箕仔細地挑揀著榆錢兒。大約半晌工夫,榆錢兒撿完了,清洗好幾遍,撈到籃子里控水,就可以做榆錢兒飯了。
奶奶把榆錢兒拌上面粉,撒點鹽和花椒面拌勻,放入蒸籠,蒸十幾分鐘后直接就可以吃。有時,奶奶什么調料都不放,清蒸出來后,把蒜泥、醋、生抽、芝麻油、辣椒油等調成蘸汁,和剛剛蒸熟的榆錢兒拌在一起,就成了美味的榆錢兒飯。榆錢兒還可以做成飯團、烙餅,也可以熬粥或者做湯,粥或者湯快熟的時候,把榆錢撒進去。每一種榆錢兒飯,都有各自的滋味,都能品出大自然的味道。
帶著滿滿的收獲,我和愛人回家后,也按照記憶中奶奶做榆錢兒飯的步驟,做了一頓清蒸榆錢飯,口感清甜、黏滑,還有榆樹葉的清香。我慢慢品嘗著榆錢兒飯,像是品嘗兒時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