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ub id="xisos"><pre id="xisos"></pre></sub>
<wbr id="xisos"><table id="xisos"></table></wbr>
<wbr id="xisos"></wbr>
<wbr id="xisos"><table id="xisos"></table></wbr>

          1. 中共晉城市委宣傳部主管 晉城市融媒體中心主辦
            設為首頁 新聞爆料
            首頁 >> 情感傾訴

            濃情人生

            2023年06月14日 12:43:00 來源:山西日報

            父親不善言辭,但父愛藏在了每一個生活片段中

              父親一輩子愛面子、愛干凈,打我記事起,印在腦海中的印象總是在忙碌著。

              從郵電局辭職回村后,左鄰右舍婚喪嫁娶,他都是大廚師。等幫忙辦完事,主家會送來4個白面饃饃,以示感謝。有著濃濃的鄉村人情味。直到上了歲數,體力不支,他才不再幫別人做廚師。那個年代,還沒有有償服務一說。

              而逢年過節,父親就更是當仁不讓。大年初一早上,天還是五更,起床后,先洗手,開門放開門炮,燒香祭祖,點年火,放鞭炮。等儀式完畢,父親通開煤爐,坐油鍋炸麻堂(即油條)、油糕,成為老家的一道風景——爐火通紅、油香四溢,想瞞都沒法瞞。到中午,調餡、和面、包餃子就更不在話下。我搟餃子皮的本領就是那時候學會的。

              村里每年農歷六月十五唱大戲、趕廟會,照例會請來唱戲班子。晉東南地區上黨梆子、上黨落子劇團,沁水縣蒲劇團,高平上黨梆子劇團,是那時候經常請來的班子??墒?,至今我卻只記住了樊瑞秀的名字,他是沁水縣劇團的一個名角。他演的李玉和,很是讓少年的我羨慕與崇拜。這個時候,父親會被村里請去做廚師,再配一個伙計,專事挑水、調煤、洗鍋刷碗等。緊靠舞臺左手的3間平房用來做廚房。父親砌筑大火爐子,壘供放門板一樣大的面案的臺子,大水缸三兩個,大鍋小鍋若干,紅案、白案分列左右,井井有條。父親指揮有定,透著一股利索勁。那時候,還沒有壓面機,吃面條全憑父親手搟,幾十號人的伙食,想來真不是一個輕省活,但也只能在隊里折合成工分。從六月十四到十七,4天時間,父親變著花樣給人家做飯。每當這個時候,也是我大祭牙口的時候。平時家里雖比其他人家吃得稍好些,但在那個年代,缺鹽少油、清湯寡水是普遍的。而此時,我卻可以放開肚皮,大快朵頤,過盡了嘴饞的癮。

              父親一輩子身體結實,很少見他請醫吃藥,一般頭疼腦熱挺一挺就過去了。只是到了晚年,降壓藥成為常用藥。有那么幾年腿發軟膝蓋疼,我買來追風透骨丸,連吃幾瓶,后來再不跟我提腿疼的事。老宅樓上至今放著小鋸、刨子、墨斗等木匠才有的工具,我使勁想,原來有段時間,父親熱衷于做木工活,條凳、小座椅、小板凳等清木家什,十有八九是父親的產品。而祖產只是大豎柜、小豎柜、八仙桌、八仙椅等。我再一使勁想,竟然想起,大約十三四歲的時候,父親逼著我與他扯大鋸。就是兒歌中唱的“拉大鋸,扯大鋸,姥姥家唱大戲……”中的那種大鋸。但現實沒有兒歌唱得那么美好。扯大鋸前,要用墨斗劃線,拉鋸時沿中線切割木頭。我與父親扯大鋸的過程中,不是荒腔走板就是鋸痕粗一道細一道,不平整。常常引來父親的斥嚇,嚇得我更不敢抬頭?,F在想來,我與父親力氣不一樣,用力自然不勻稱,怎么能扯出平整的木頭?

              有一段時期,父親特別想看書。我把《趙樹理全集》《他改變了中國》,四大名著等給他帶回老家。父親給書包了書皮,很仔細。在一些看過的書中,用鉛筆畫了道痕,仿佛做學問一般。尤其是晚年聽力下降后,我每次回去,若是農閑季節,他一般都在家一個人默默地戴著老花鏡看書。我每次進家,走近跟前,他才會發現。這時,他會慢慢抬起頭,眼光從耷拉的老花鏡上方溫柔地望過來,不緊不慢地說,回來了?然后,緩緩站起來忙著給我們準備吃的。父親戴著老花鏡的樣子看起來滿是慈愛。

              多年前,我的一本小冊子出版,趁臘月回鄉之際,多帶了幾本,分送父親、初中老師、本族哥哥等。在送給父親時,父親也只是默默地接過來,并不說話。我也就弄不清父親對此事的態度。

              父親一輩子守著與其兄長分房時所得的祖產,即便來我這里小住,也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。他那種人在長治心已飛回老家的神態,看著讓人著實既無奈又不放心。后來,看得多了,又不忍心他這樣子,索性隨他便了。俗話說,孝順孝順,得先順著才能盡孝。

              母親去世后,老宅因年代久遠,失修漏水。父親于是幾次與我提起想翻修老宅屋頂,可我少小離家老大回,一介書生,對鄉村一應風俗知之不多,仿佛白養了個兒子一般,既不能為他分擔農事,又不能光宗耀祖。只能在經濟上接濟一些。于是,父親一個人找村里人包干翻修老宅。至今想來,愧對老父!

              更甚者,養兒送終,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,可我在父親高齡之期,卻不能為父親親掘墓葬,想來更是無顏面對祖先。山西作家蔣殊《自己的墓葬》我是知道的。她在文中說:“母親說的大事,是在家鄉給她與父親砌墓葬的事。多年以前,父母就提過這個問題,然而幾次被我攔下。我以為,人好好的,干嘛提這些不吉利的事?人還好好地活著,怎么就要給自己掘墓葬?在我看來,這些都不應該是當事人知道和提及的事。然而,父母一年年嘮叨,說鳳英姨姨家的墓葬早砌好了,說會明舅舅的也準備齊了,說鄰里鄰居都差不多把這事解決了,咱還拖什么?”蔣殊是武鄉人士,還在世的老人給自己砌墓葬,這也許是晉東南一帶一種風俗吧,可在我們這些“60后”看來,既不吉利也不應當。但轉而一想,順著父親,是父親晚年之后我一再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的,況且,許多事情父親養成了親力親為的習慣,他看著自己百年之后的歸宿之處,或許會更加坦然地面對生老病死吧?于是,又是父親請村里人包干,在自己的親自監督下,完成了他與母親百年后的合葬之墓。

              陳樹義

            【打印】 [ 責任編輯: 豆曉軍 ]
            晉城市融媒體中心版權與免責聲明

            《太行日報》、《太行日報·晚報版》和晉城新聞網所有自采新聞(含圖片、視頻)獨家授權晉城新聞網發布,版權歸晉城市融媒體中心所有,報紙和網站發布的獨家新聞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或鏡像,否則以侵權追究責任!

            凡本網未注明"來源:晉城新聞網、《太行日報》、《太行日報·晚報版》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            如對本文內容有疑義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晉城新聞網咨詢電話:0356-2025100。

            我要評論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  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|

            Copyright 2006 - 2017 jcnews.com.Cn,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      晉城市鳳臺西街338號晉城市融媒體中心 聯系電話:0356-2025100 E-mail:thrbwlb@163.com

            晉城市直新聞媒體有獎糾錯   平臺技術支持: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

            晉城新聞網版權所有 未經晉城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

        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4120190021 晉電子公告備2010018號 (署)網出證(晉)字第006號      晉ICP備 19008049號      晉公網安備 14050202000012號

            青青国产揄拍在线观看_911青草亚洲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丫_亚洲精选视频一区动态图